以下介绍原文为震川考研某次课程的介绍
单独拎出来,作为《华政考研复习思路核心指引》,价值一样凸显
尤其是,如果你是二战的,或者考完后,你再看本文,你就知道其价值几何!
我们更希望的是,考生能在正式复习之前,知道本文所讲的复习思路!
一、先学什么?学方法和策略
学习法为先,万事开头难!
考研学习也是如此,不懂方法难成效率,不懂策略难言效果!
学习本身就是在不断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的过程。
好比我们几乎所有国内法学教材,都是要先以总则开头,学那些抽象的、理论化的东西,有没有道理?自然是有道理的,“虚”的东西往往带有指引作用,学不好民总别想学好民分,学不好刑总也难言学好刑分,这是通用的道理。
展开剩余84%在学习领域,我们还是要先“务虚”,先学方法和策略,在学那些“总”的“虚”的原理之前。
什么是方法和策略?
以上可为指引、线索、关键或某些提示。
方法是指引,是工具箱,是通衢捷径。
策略是导航,是节奏感,是总体把握。
以上,不用多,够用就行,但必须有!
学任知识点之前,必须先掌握方法和策略!
二、再学什么?学真题和答法
学而以致用,用而以资学。
任何考试,落于真题,也应当起于真题!
没有真题或研究真题作为支撑的学习,往往南辕北辙,效率低下,也许当时不觉,但复习一轮、两轮过后,恍然大悟,原来可以这样~原来就是这样!
学习是为了用于答题,答题也能回馈学习!
学真题学什么?
学题型、题量、分值?
是也不是,因为不够。
还要学内在答法,考察趋势,出题大致讨论和答题感觉!
感觉为虚,但又切实存在。
好比一个没有参与过答题的人,和一个二战的人,同样去复习知识点,完全两种感受,因为后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答题感觉!
三、还学什么?学体系框架
效率学习法有三个要素,其中之一就是框架!
框架作用良多,试举例:
第一,框架可以让对知识点有总体的、通透的把握,好比赛车手行于赛道,比赛之前必须熟背线路,否则必然被人赶超。知识点其实就如行车赛道,环环相扣,自有脉络条理,顺之则通,逆之则阻,或有零碎之点,也只需定点把控,不影响大局和体系。
第二,框架可以让知识点更容易记忆、背诵也更牢固,无框架感之背诵好比夜行迷宫,走前忘后,屡蹈旧路,表现在复习中就是天天背诵天天忘,背后忘前,背前忘后,沉溺于温习者还容易将进度长久停滞在前几章,复习到最后发现,只有前几章内容自己是最熟悉的。
何为框架?
先给予大家一个粗糙的表格:
此为框架?
是也不是!
粗糙的框架的确如此,有用,但不足以为够!
考研学习的框架当代入重点细节和重点基础,好比华政金可可老师之言,听过金老师讲课的都知道,金老师喜欢先体系化讲解内容,讲体系过程中,加入的是什么?是上图中的体系框架感,但还有更多的内在的关联性和重点内容的全盘介绍,只有“骨干”的框架实质并非最终的框架,需填以血肉勾连,以为基础。
四、最后学什么?学概念和基础
法学领域,概念为王,为基,为本!
考研场合,概念是天,是母,是命中注定你逃不过去的坎!
基础差?不怕,基础好的比基础差的多了的就是基础概念的掌握!先谈概念,再谈基础!
学完概念基础还差?别闹~
真的很差?那我来分析下,可能是两个原因:第一,你没有按照考研的要求来学概念,还是前面的方法不对!第二,你认为的基础差,说的可能是就整个法学领域而言,而我说的基础,是说的考研领域/考试要求的基础~
经历过考研的都会发现,基础为王,你最早要学的应该就是这个!
什么是概念学习?
解析、重构、举例、拓展和深入!
联系、指引、导向、拆解和口语化表达!
各种方法,各种思路!
概念的学习,到最后,是不言自明式的通透!
不背,等于已背!
不学,等于已会!
这就是考研领域的打基础,或考研领域的先修!
五、学完以上之后做什么?背诵和答题
学以致用是过程也是结果,学习检测是方法和道路!
背完会与不会,靠写,靠想,都可以检测。
答题测试是不错的方法,但绝不唯一。
对于初学者,“写”是为了辅助记忆!
对于优学者,“想”是为了深化记忆!
辅车相依,相辅相成,是为良方!
同时,学的过程,本身也可以再辅之以“学中测试和演练”,事半功倍!
六、分门别类,逐科搞定,以至全面
如上标题,学习法综七科,专业课各编,分门别类,逐科搞定,是为全面。
震川考研,专注华政考研第 12年
发布于:上海市